提高志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赵绍祺

  

    编修志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流传下来的历代志书,存史、资政、教化,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贡献良多。志书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是志书的质量。在编修《佛山市志(19792002)》(以下简称《佛山市志》)的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志书的质量,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真实是志书的生命 

    地方志书首要的功能是存史,对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管当时或后世,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看法,有多种多样的诠释,但其真实的状况只有一个,那种把历史看作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极其荒谬的。历代修志工作者为了真实记录历史,不仅穷经皓首追寻真相,有的还为秉笔直书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中华民族修志的优良传统,并且已经渗入到国人的血脉中,成为一种优秀的品质。201111月,汪洋书记对地方志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地方志工作者要敢于秉笔直书,做谏官。领导干部做得好的要记下来,做得不好的也要记下来”,反映了志书真实的重要性。我们从参加编修《佛山市志》的第一天起,就强调要真实记录和反映佛山这个阶段的历史,要求记载的每一件事、每一个资料都是真实的。这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是编纂者的职责。只有这样,志书才能发挥其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各有关单位提供真实的资料、准确的撰写初稿,还特别强调编辑人员要认真审查,既与提供单位反复核对,又要认真查找档案资料、报刊资料及访问有关人员,从多方面求证。在核实的基础上,再发回提供资料的各单位,由单位主管领导审查签字确认。对一些人物的记载,尽可能将资料发给其本人或知情人加以审查。有的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事迹有多个版本或没有资料记载,就从多个方面查找核实。对一些历史事件,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有关决议决定精神的基础上,按照佛山当时的情况真实地加以记载。 

    二、资料是志书功能的载体 

关于志书是资料性著述的定义,准确地表明了志书的特点和编写要求。志书要记述历史,记述当地当时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就要收集反映这些情况的各种资料。志书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且条分理析,科学设置,将历史的真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一方面努力在收集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资料上下功夫。同时从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把志书编成资料性著述。 

    一是认真研究资料,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突显本地特色。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工业发展很快,门类齐全,而资料也十分庞杂。经过反复研讨,我们认为,工业技术进步是贯穿发展的主线,决定在工业篇中专设一章“工业技术进步”,并在每一工业门类都系统地梳理出“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一节。这样,庞杂的资料便系统化、条理化,不仅完整反映了事物的发展,而且供人们在庞杂的资料中迅速窥见历史的面貌。 

    二是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对事物的发展作适当分期。例如:记述19792002年全市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979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起步阶段;19841991年,改革逐步深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2年,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经济持续协调发展阶段。记述佛山农业的发展,则分为四个时期:1979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取得突破性发展时期;19851990年,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生产全面发展时期;19911996年,深化改革,推进农业区域化、产业化发展时期;19972002年,发展都市农业,迈向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时期。在记述教育的发展、物价的变动等内容时,都对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加以提炼,使人们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 

    三是认真写好总述和篇前无题导语。总述是全书之纲,要把志书限内历史作出精炼的、概括的叙述;篇前无题导语,是该篇提纲挈领之作。《佛山市志》在各项事业的篇前,设一无题导语。为了写好总述和无题导语,我们在丰富的资料基础上,抓住突出的特点,不面面俱到,不重复罗列,努力使其成为志书资料性著述的重要表达形式。 

    四是根据记述的需要,科学地编制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表格。统计图表是资料性著述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可以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文字记述如要把事物发展逐年记述,必然冗长而像流水账,列成表格,则简明清晰,还可以比较明白地告诉人们在各个时期变化的状况,利于比较和进行发展规律的探索。《佛山市志》共设置662个统计表,资料比较齐全,做到了全面、系统、准确。 

    五是图文结合。图照也是志书体裁之一,具有形象记载和反映信息的特殊功能,比文字记载能更真实、直观、生动、感人。《佛山市志》共选用照片545帧(彩照440帧),并紧密配合文字记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佛山视察工作的照片,反映了改革开放各个时期中央领导同志对佛山的关怀;有佛山各项建设成就和变化的照片,展现了佛山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有佛山优美风光、文物遗产、特色工艺的照片。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 

    三、时代特色是志书的灵魂 

  志书记载的是历史,每一段历史都有与另一段历史不同之处,这就是时代特色。没有时代特色,志书就没有灵魂。能否把握和反映时代特色,决定一部志书的成败。1979200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是这部志书所要记述和反映的时代特色。每个地方的改革,必然有其不同的特色。如何反映时代特色?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改革开放有一系列的部署和措施,各地按照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各地领导对中央方针政策的领会有所差异,导致各地做法不同,改革开放的进程也不同。方志的记述,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真实地记载当地是如何搞改革的。在编纂《佛山市志》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佛山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佛山人敢于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这是最大的特色。因此,我们从篇目设置到具体记述,都十分注意反映这一时代特色。 

    首先,在总述中,提纲挈领地点出佛山在几个重大改革方面先行一步的事实。如在改革开放初期,破除“富裕就是资本主义”的错误论调,打下大胆改革的思想基础;提出建立贸工农生产方针,加大开放力度;实行集资建路桥,使基础设施能够适度超前发展;提出外贸代理,推进外贸体制改革;率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建立科技市场,率先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通过总述的记录,就能够开宗明义的让人们对佛山的改革开放有一个鲜明的认识。 

    其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详细记述各项改革的历程。集中记述,主要设了二个篇章,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篇,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业体制改革、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三章,对农业、工业、流通和市场的改革集中进行记述。二是在中共地方组织篇中,设“重要决策”章,把关系改革开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的重要决策作专门记述。分散记述,就是在有关篇章,对相关的改革分别记述,如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物价管理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对改革开放的全局和局部、总体和个体,都有了全面的反映。 

    第三,设三篇专记,集中记述改革开放的重大事情。这三篇专记是:邓小平视察南方在顺德;顺德:广东综合改革试点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市;南海: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通过以上的设计和记述,使对佛山的改革开放,记述比较全面、突出,充分反映了佛山这一历史时段的时代特色。 

通过以上的设计和记述,《佛山市志》比较全面、突出地反映了佛山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阶段的时代特色。 

    四、地方特色是志书要着力反映的内容 

    方志乃一方之全史,志书要将该地自然、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如实记录,但又不能事无巨细,平分笔墨,必须把握该地突出的地方,加以详述,志书才有地方特色。如何才能写出地方特色?我们认为,要从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把握特色,反映特色。从佛山的全局来看,除了前述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特色之外,我们抓住佛山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历史文化名城这两个重点,反映佛山这24年历史的特色。佛山这24年社会经济发展很快,最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建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二是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三是科技创新的进步。为了反映这些特色,我们除在总述中画龙点睛点出来之外,在工业篇中,比较详细的记载了各个工业门类的发展,又在经济综述中,专设乡镇企业、产业集群与专业镇、上市公司等反映佛山工业发展特色的三章。通过这些篇章,佛山这个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发展、现状、特色,跃然纸上。在电力、交通、电信、水利等篇章中,用翔实的资料记载了适度超前发展的情况。技术创新方面,除科技篇外,在工业篇中专设一章“工业技术进步”,从引进技术设备到消化吸收、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了比较系统地记述。佛山是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史文化的继承、保护、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佛山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我们把这几个方面,集中编为“名城建设”一章,更显出佛山特色。 

    志书在横分门类、设置好篇目后,各门类、篇章的记述,不应记成工作的流水账,也应抓住其具有特色的东西,以较显著的节、目,用较浓重的笔墨,加以较详尽的记载。中共佛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一个很大的特色是注重源头治腐,我们就专设一目:廉洁自律与源头治腐。上一轮修志中,对地方人民政府的记述,由于政府各个工作部门都有专章,在地方政府篇中就只有简略的空洞的记述,看不到政府全局工作的特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佛山市政府篇中,设置了7章: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法制建设、政事改革、重要政事、名城建设、信访工作、荣誉市民。大致反映了政府施政的概貌。其中“政事改革”分为4节:审批制度改革、民主决策、服务型政府建设、民主监督制度,反映了这个时期政府施政的变化。“重要政务”则把需由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去抓、对佛山发展相当重要的内容,归纳为15个题目,如明确佛山市城市发展定位、制定佛山工业发展重点、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经济治理整顿、为民办实事等,从市政府而不是从部门的角度去记述。这样,地方政府的记述,不仅比较充实,而且反映了佛山政府工作的特色。 

    五、志书编纂工作的规范是志书质量的保证 

   在历代志书编纂工作者和史志专家的努力下,不仅已形成系统的地方志理论,且在具体编纂工作中也已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这些规范和要求,是由志书的性质、功能所决定的,逾越或不遵守这些规范,志书就不成为志书;按照规范编纂,志书的质量才有保证。要坚持志体,述而不作。由于参与修志者,很多不是专门从事修志工作的,甚至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修志,于是在志稿中就出现了总结式、报道式、论文式等与志体不符的文体,这是修志的大忌。述而不作,并不是说编纂者只进行简单的资料堆砌工作,而是要将所得到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组织,用记述文体将其记载下来,真正反映历史的实际。“类为一志”,横不缺项,纵不断线。这是志书内容是否完整、篇目设置是否科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在设置篇目时,认真学习国家有关部门编制的国民经济分类,对照佛山的实际情况,努力使篇目的设置与国民经济分类相衔接。由于这个历史时段佛山的行政区域多次变动,给资料的连贯造成困难,我们千方百计和有关部门从各方面搜集资料,使反映事物发展过程的资料连贯、系统,基本上达到纵不断线的要求。生不立传,是志书人物传编纂的一条原则。我们在专门编修的《佛山市人物志》中,考虑到开放改革这个历史时段,佛山人敢为天下先,在改革和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潮头、建功立业的先进人物,他们的事迹和佛山改革开放的事业是紧密连在一起的,一部记载有史以来佛山人物的《佛山人物志》,缺少了这些人物,无疑会使现在出版的人物志缺乏现代气息。为此,我们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在人物传、人物录中,只记载已故人物,另设人物简介,简略介绍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当代人物。我们认为,专门编纂的人物志,这样设置很有好处,与生不立传的原则并不矛盾。为了保证志书的质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还对志书的行文规范作了具体规定。众手成书,是我们现在组织修志的一个特点。佛山这次修志,参与人员达612人,这样庞大的修志队伍,早期的初稿必然是形式、风格各异,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即使到了分纂阶段,不同的编辑也有异同之处。这就要求总纂从篇目设计开始,每个阶段都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保证规范的实施,在行文上也要下功夫,力求全书形成精炼、朴实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