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与地方文化

 

李穗茹

 

摘要:地方志办公室作为档案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的编写离不开齐备准确的档案资料。编写地方志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对档案资料进行综合和总结,然后以直观的方式把一定时期一定地方历史公诸于众。地方志作为档案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文化发生深刻的影响。地方志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而存在,我们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互相间必然有一定的影响。笔者从地方志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浅显的论述,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地方志是文化现象的记述方式;第二、地方志是文化个性的记录方式;第三、地方志和旅游文化事业的关系。笔者实事求是地引用了顺德的各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生活习俗来论证这一问题,从中分析地方志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关键字:地方志 文化 关系

 

 

前言

 

      在某一区域生活着的人群,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保存着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在这里,文化的生命力反映出地方自然条件的独到性和由此养生的人文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有其唯一的传承性,正是这种有传承的独特文化,使其各地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个性魅力,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笔者个人认为是不受经济发展的先进或落后所左右的。地方志所记述的地方百事,就是深入客观地记述反映文化本质的内容,借以明了地方文化在整个志书中的重要地位。

 

地方文化现象的记述

 

地方志记述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现象,往往是世居在这里的人民在长期历史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文化表象。它往往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往往被当地人忽略,对它的记述应采取真实客观的记述原则。民族文化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社会生活、经济生产、精神生活等等。这几方面的具体表现往往是在民俗中反映出来,而当地现实生活中的人又习以为常,所以地方志能把平平常常的地方民俗事象真实地记述下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这种文化事象的如实记述,也正是地方志保存价值的首要体现。

以顺德的自梳习俗为例,《顺德县志》记录了“自梳”、“ 金兰契”、“ 不落家”的特殊习俗:“过去女子出嫁,须由母亲束髻,立心不嫁者则履行一定的仪式自行束髻,称‘自梳’。仪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妇女聚居的‘姑婆屋’内举行,当事者预先购备新衣鞋袜镜头及香烛酒肴,以黄皮叶煲水沐浴,设供拜观音,立誓永不婚嫁,然后由年长的自梳女将其辫子梳成发髻,换新衣新鞋,向其他姐妹一一行礼,该女子即为‘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与“自梳女”这一特殊的习俗相似的还有“金兰契”,在清人梁绍任的《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就描述了顺德自梳女的风俗,“广东顺德,村落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女出嫁后,恒不返夫家,至有未有成夫妇礼,必俟同盟姐妹嫁毕,然后各返夫家,若促之过急,则众姊妹相约自尽”。从地方志记述和文献的互补,我们了解到,顺德女子有能力“自梳”,然后终身不嫁,是要有独立稳定的经济来源方能够承担的。过去时代,封建礼教苛严,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而生存,社会地位低下,没有独立人格。但是,从明代中后期起,顺德的蚕丝业的兴起为心灵手巧的顺德女性提供了大量的独立谋生的机会。独立的经济能力赋予女性在独立的社会人格。女性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少女性不甘受到虐待,矢志不嫁,或与女伴相互扶持终老。自梳习俗自明朝中后期渐渐兴起,至20世纪30年代,相沿300余年。后来自梳女的谋生方式从蚕丝养殖扩大到社会的其他领域。及至清末民国一季,社会动荡,经济衰败,自梳女难以在本乡安身立命,不少自梳女去到省城广州打工,更有甚者,飘扬过海,远赴港澳、南洋一带谋生。自梳这一文化现象的记述,反映了当时顺德乃至珠三角一带的蚕桑经济的发展之鼎盛,也反映了当时女性独立人格坚定,对我们了解当时顺德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精神自由意识的觉醒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个记述,后人就很难形象而深入地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面貌。

 

地方文化个性的记录方式

 

地方的文化个性,是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传承文化环境所制约,在有共同个性的群体中,人民会对各个个体间的习性、情绪、气质、心理上有文化与情感上面的认同,从而形成了一个性情上带有区域与群体性的地方心理文化特征。

地方的文化个性是一种潜在的社会资源,对它的研究,开发利用,不仅对改善社会风气、认识我们的社会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对文化个性的记载和再认识是我们编写地方志的重要内容。所以,记述文化,特别是深入到对民俗性情的记述中去,并不仅仅记民俗事像本身,还必须对生活的社会作全面的调查,包括实地调查,如生活的自然条件(地理、生态、资源)、民俗及其观念,包括日常生活,人伦交往,娱乐,生产中的好恶取向形象,文理。情感、及其口碑资料的调查,此外,还需要查阅前人的文字资料,入方志、笔记、传说、话本、俗语、信仰文化等资料,所有东西,总的目的是在于以之为概括、抽象出对民俗文化内在活的东西,在对种种表象资料的总结中,得出真实的民俗文化新资料,使我们透过现象看到地方文化个性的本质。

这方面的内容记述,分散在民俗及社会文化的很多方面,如民间俗语、谚语、传说、歌谣。这些来自民间记述,侧面记录历史的真相,是研究和认识多门学科(如社会学,宗教学等)的重要资料。那么这些珍贵的材料应该记录在那里?个人认为,庞大的省志、国志要顾及宏观的民俗概况,这个时候,地方志就应该负起记录地方的民俗(包括民间传说、歌谣、谚语等)任务。这一点,正好补充了省志,国志在民俗志上面的不足。所以我们说,地方志是文化个性的一个主要且重要记录方式。

 

与旅游事业互相促进

 

地方志与旅游事业和繁荣地方文艺创造有着极深的关系,在各地方志中,一般都载有本地的名胜和故迹、古城、园林及其建筑、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等资料,早在唐代,韩愈南过韶州时,因为当时地方志备有图志,所以借助地方志,以备导游山水,观赏当地风光,这足以说明古人早以利用地方志记载的史实作为游览山水,观赏名胜的指导工具,直到今天,这个建议仍然颇有见地和富有实践意义。比如《顺德县志(简本)》第十一章第9节详细介绍了顺德的文物故迹,其中扼要地介绍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现在,顺德清晖园已经发展成为顺德旅游必到之地,与禅城梁园、番禺余荫、东莞可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园。《顺德县志》图文并茂地介绍过大良双皮奶,县志的重视记载让更多有名的中外食家认识到双皮奶,县志的肯定促使了大良双皮奶获得“中华名小吃”的称号,双皮奶成为来顺德旅游的游客以及回乡亲友的必到之地。也成为顺德人民家常生活的美点,丰富着人们的饮食文化。地方志中肯记述和宣传,为顺德的旅游事业奠定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石,为顺德的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档案馆

 

 

参考文献

①《顺德县志》。

②《顺德县志(简本)》。

③宋抵、刘士宏:《民族文化与地方志记述浅谈》。

④黄元裕:《试谈中国方志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