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档案文化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当前,广东确立了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和任务,这给档案馆提出了新的课题。档案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机构,馆藏档案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应有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建设好档案馆,利用好馆藏档案,尤其是在现阶段的馆藏利用始终没有彻底改变利用档案原件和必须来馆查阅的途径的情况下,同时亦利用好信息技术,对营造我省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实现文化大省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档案文化 文化建设 信息化 机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档案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和纷繁的各种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支柱作用,加快档案馆改革创新的步伐迫在眉睫。

一、建设文化大省需要档案文化的开发

我省文化大省的建设呼唤档案文化的开发。“没有文化的城市是空洞的,没有回忆的城市是苍白的”。2003年9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张德江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报告。他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省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充分认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对于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笔者认为,要建设文化大省,首先要让广东人民了解广东的历史,要从深厚的文化渊源、文化传统和文化积累中,去挖掘、去整理、去开发新的内涵。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物态结晶,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档案也是一种文化——档案文化。档案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记忆,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成部分,在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中,应该开发档案文化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独特作用。

从国际档案界来说,“直到20本世纪中期,多数档案机构在文化方面只是被动地发挥作用”。“但自1945年后,档案界对自己的职能,包括行政职能和文化职能两方面,进行了认真的重新评价,这有点夸大地称之为档案界的革命。”“这样,档案机构在传播自身的档案馆藏方面成为主动的文化单位。”我国1996年修正的《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这就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档案馆的文化属性。因此,档案馆作为一项文化事业,它在文化大省建设中不仅是个服务者,更应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直接参与并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机遇与问题

丰富的档案资源具备实现文化功能的条件。各级档案馆过多年的收藏,档案史料数量巨大,内容丰富。这些档案全面地反映了广东各地区几十年来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各方面的历史面貌。馆藏档案中,有许多反映地方特色的档案、特种载体的档案、知名人士档案和其它有特色的地方历史文献,其中不乏珍品。档案馆已初步建设成为保管重要档案资料和历史文化的基地。档案馆已具备文化存贮、文化传播、文化教育等文化功能的内在条件。就拿本单位即佛山市顺德区档案馆为例,作为文化存贮机构,本馆共有各类档案90万余卷,馆藏资料1.47万册,数量较多,内容丰富。收集范围包括党和国家、机关、群众团体或个人在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体育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提供给社会各界工作和学习参考用的一切公开或内部出版物以及部分文件、档案资料汇编。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顺德区档案馆更在馆内设立陈列展览室、培训室、档案阅读室、现行文件阅览室等基础建设,以此向社会进行档案文化传播及文化教育。

广东文化大省建设更是档案馆寻求发展的良好机遇。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供利用档案,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随着人们休闲时光的增多和文化大省的建设,档案馆应该抓住机遇,面向社会和公民,大力拓展其文化功能,积极投身到休闲文化中去,投身到文化建设中去,寻求档案馆的新发展。

但是现阶段档案文化功能的拓展也存在不少的问题。1. 要求有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与现阶段案馆馆藏丰而不富的矛盾。过去,档案馆藏体系存在宏观管理档案多,微观管理档案少;党政档案多,有关本地区经济、科学、文化、风土、人情档案少;文书档案多,专业档案少的“三多三少”现象,这种馆藏丰而不富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档案馆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严重制约了档案馆文化功能的拓展。2. 要求有拔尖的文化人才与现阶段档案历史文化人才匮乏的矛盾。没有懂文化、晓历史、淡名利的历史文化人才,没有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的政治敏感性,档案馆很难收藏到自家的、独特的、看家的馆藏,很难谈得上馆藏结构的改善,很难推出档案文化精品,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开发更难以维计。3. 要求有一流的档案文化精品与档案馆化精品不多的矛盾。审视档案馆以往的开发利用工作,发现档案馆编研工作长期停留在编写全宗介绍、档案馆指南、大事记、文件选编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编研成果,往往在档案馆升级中充数后,就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这与编辑水平不高、存史价值不大、现实服务价值不高、缺乏档案文化精品有关。 4. 、要求有优良的档案文化环境与档案馆名度不高的矛盾。档案馆大都地处警卫森严的机关大院中,很难为普通百姓熟悉和走近,其丰富的档案资源和开发的文化功能难以为公民认识和认同,档案馆也难以为社会各项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积极开发档案馆文化资源,投入到省文化建设中

发掘档案馆所蕴藏的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档案馆的文化资源,是加强档案馆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重要任务。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大部分档案馆离现代化档案馆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要,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快档案馆的建设步伐,必须将档案馆事业纳入大文化建设的范畴,逐步解决档案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       依据档案法律法规,对档案馆实行政策扶持。

档案作为公益性文化设施,政府应继续重点扶持,要像抓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一样抓档案馆,把档案馆建设成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档案馆事业要发展,有赖于政府依据档案法律法规,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馆事业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切实解决档案馆事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人才、经费、技术设备等问题。

2.       塑造档案馆的“文化形象”。

要充分发挥档案馆文化功能,必须在公众中树立起“文化形象”。而要塑造档案馆“文化形象”,必须增强档案馆的开放意识和社会意识。一方面档案馆要主动与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加强联系和合作,积极、有目的地向社会宣传档案馆的作用、馆藏和管理制度,增进社会各界对档案馆的理解、支持。要改善服务态度,要进一步加快档案馆改革的步伐。为适应现代档案馆的社会化要求,从利用制度、检索工具设置到档案馆作息时间的安排等都应有社会公众意识。另一方面要塑造档案馆的“文化形象”,必须从档案馆址的选择、建筑的设计等方面转变观念,要突出档案馆的文化形象。由于受“重藏轻用”观念的影响,现在的档案馆主要是库房和办公用房,档案馆的阅览场所、展览场所、文化交流场所十分狭小,难以适应现代档案馆的社会化要求,难以开展面向公众的教育活动,限制了档案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新建档案馆必须是选址得当,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符合档案馆建筑标准,面向社会开放的档案馆,树立起综合档案馆的新形象。

3.       加强档案馆馆藏建设。

收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档案馆工作成绩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丰富了馆藏,并加以科学管理,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文化财富,档案馆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丰富馆藏,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按照馆藏建设的要求,建立良好的档案收集秩序。要切切实实地制定和落实档案的归档立卷和收集制度,保证各机关单位档案的齐全完整,保证各机关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档案。要按照“有地方特色”的馆藏要求,注意收集知名人士、地方物产、著名人文景观、重大事件等档案的收集。要依法加强非国有经济档案和个人档案的征集;要注意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要根据不同档案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收集方式,提高档案馆收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

4.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档案馆。

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指出:“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学习和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知识与科技手段,加快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就能够推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就可以使档案事业和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确,档案馆的社会化是体现现代档案馆文化性的标志,也是档案馆基础建设的目标之一。档案馆社会化的前提条件是档案馆资源的社会化。只有当档案馆资源冲破馆际的限制,真正成为社会共享的资源,才能为社会提供令人满意的档案信息服务。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提高档案馆资源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建立数字档案馆就是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在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上都大大突破传统档案工作的局限,提升传统档案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

5.       加大开放档案的力度,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档案馆必须以开放的观念,在不损害党和国家利益及个人隐私的原则下,进一步简化利用手续,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公布开放档案目录、为利用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我们还应利用档案优势,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向学校和社会公众敞开大门、使档案和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采取举办展览,结合学校教育内容吸引师生利用档案,开展社会研究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我们坚信,只要各级档案馆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展思路,每年集中力量,对一两件大事进行全速推进和重点扶持,逐步把档案馆打造成地方文化“名馆”。那么档案文化这朵奇葩定能在地方文化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档案馆)

 

 

参考文献:

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档案馆开发利用工作的创新与思考》,《浙江档案》2004,(1)。

韩茹、杨壮志:《试论加强档案馆工作的文化内涵》。           

蒋长生:《档案馆在建设文化大县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