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历史人物论丛》简介及卷首语

  

《佛山人物志》是《佛山市志(1979—2002)》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佛山现行行政区域内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岭南文化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填补了佛山历史的空白。在《佛山人物志》编纂过程中,由于体例、篇幅及字数的限制,很难对人物展开全面的评价。为了能够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佛山人在各个时期的人生轨迹,科学、系统地评价人物,2011年2月,365bet足球开户和方志办组织多名专家进行论证,在《佛山人物志》的基础上,拟定29个专题编辑成书《佛山历史人物论丛》应运而生。该书于2012年9月第一次印刷出版。

《佛山历史人物论丛》立足于佛山,着眼于本地历史人物对地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所作出的贡献,选取佛山历史上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介绍生平事迹,对其进行综述性的评价。该书约21万字,配以部分有代表性的图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是岭南文化发展的中心。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西樵山文化”,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唐宋期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尤其是陶业和冶铸业,宋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已畅销全国,为明清佛山成为“天下四大镇”之一奠定了基础。经济发展带来的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佛山经过上千年的社会历史变迁,造就了区域文化的昌盛、人才的辈出、事业的繁荣,众多的榜样人物为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佛山人秉承先辈们勤劳、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品格,继往开来为佛山的腾飞添砖加瓦。

《佛山历史人物论丛》一书,从《佛山人物志》中选取历史上有影响的佛山籍人物汇集成册,以激励后人。其中,有忧国忧民、鞠躬尽瘁之士,有多才多艺、身怀绝技之士,更有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之士。以史为鉴,以人为镜,需要我们从这些人物身上去探寻、发现其人生的闪光点。该论丛立足本土人物,着眼于人物对全国乃至世界的贡献,而不仅仅是在佛山本土做出的成就。通过人物的生平事迹、后世评价对人物进行评述,不拘泥于已有的定论,多方收集资料,力图使人物立体化。从论丛中,我们会发现小人物的大智慧,从而获知整个佛山群体的共性及其影响。

科举考试是古代社会选才的主要手段。自唐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佛山有文进士786人,武进士98人,举人近4000人。其中,文状元5人、榜眼3人、探花3人、会元7人、解元25人。广东历史上先后有9位文状元,佛山占5位,时至今日各地仍保留着不少的遗迹,其中有为南汉时期澜石黎涌村的简文会改称的“状元井”,有为南海人张镇孙改名的“状元坊”,有“父子四人双进士”之美称的伦文叙“中原第一家”。广东历史上先后有6位宰相,佛山就占3位,有明代研经讲学的南海人方献夫,有以“庞铁面”称于世、敢于与贪官污吏作斗争的庞尚鹏,有清代以“诤言”名世的戴鸿慈。

    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趋于解体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处于中西方文化碰撞前沿而又华侨众多的佛山,走在革命救国的洪流前沿。一批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拯救中华民族为己任,寻找救国富民之路的仁人志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最有代表性的是康有为组织发动和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最为可歌可泣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有七次在广东,不少佛山人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黄花岗72位烈士中,佛山就有13位。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一批杰出的佛山儿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乃至献出生命。其中,有“三谭”,有工人运动的先驱邓培,有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陈铁军,还有罗登贤、吴勤、黄甦等一批为新中国英勇献身的志士。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佛山这块土地上奋斗、抗争,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佛山是手工业名镇,冶铸、陶瓷、纺织、中成药等名闻天下,加之优越的地理条件,为佛山商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产生了大批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形成了佛山商人特有的商业传统—— 务实苦干、追求实际效益、眼光开阔、善于创新经营。鸦片战争以后,一批商人、华侨,学习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经验,开始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办工厂、兴实业,佛山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重要诞生地。其中,以创办中国近代首家民族资本新式企业 —— 继昌隆缫丝厂的陈启沅为典型代表。此后,一家家新式机器工厂在佛山拔地而起,近代民族资本工业蓬勃发展起来。佛山商人热衷捐资地方建设,发展教育等慈善事业。这个传统一直传承下来。改革开放后,在外经商的佛山籍人士和本地商人,为佛山地方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不遗余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政治和经济的进步发展,为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佛山人如繁星闪烁。其中,有被誉为“粤东诗派皆宗海目”的区大相,有“开启广东画坛新时代”的黎简,有《粤讴》的创作者招子庸,有近代小说巨子吴趼人。而地处南海之滨的地理区位优势,更让佛山人得风气之先,涌现出一批广东最早“睁眼看世界”之人。高明人梁发在1823年成为第一位华人牧师。其《劝世良言》,使洪秀全深受启发而创建拜上帝会,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顺德人梁廷枏,1844年先后写成《夷氛纪闻》、《海国四说》,介绍欧美各国情况,对后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找真理,传播民主思想有相当的作用。教育科技方面,有《三字经》的作者区适子,有与陈澧并称“广东大儒”的朱九江,有骨科名医李广海。被称为广东第一位科学家的邹伯奇,在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和光学仪器制作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果,发明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摄影机。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南海人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佛山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是在教育还是民间艺术传承方面,都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岭南画派”、“粤剧之乡”、“粤曲之乡”、“陶艺之乡”、“武术之乡”这一系列的称谓,无不是佛山人用辛勤努力所获得。尤其是粤剧,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佛山籍的众多粤剧表演艺术家和创作者,在粤剧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上居功至伟。其中有开粤剧改良先声的黄鲁逸,有被称为“广东梅兰芳”的千里驹,粤剧五大流派薛(觉先)、马(师曾)、桂(名扬)、廖(侠怀)、白(驹荣),都是佛山人。

    历史人物也是人,有血有肉,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我们正是要通过多方查找资料,把人物形象丰满,让后世能够了解先贤、志士的人生轨迹。以人为镜,以先贤为镜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继承先贤、志士的优良传统,吸取其智慧。综观佛山历史,群星闪耀,英雄辈出,无论是对今天的资政决策还是教化育人,都是很好的教材。如我们可以从状元文化中,摒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狭隘理念,继承其所蕴含的奋发向上、刻苦读书、崇文兴学的精神与传统。我们要从先贤志士的人生轨迹中,寻找利于佛山城市发展进步的亮点,为“幸福广东”出谋划策,努力做时代的弄潮儿!